|
研究背景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,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。作为承担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给水、排水、热力、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解决反复开挖路面、架空线网密集、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,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、完善城市功能、美化城市景观、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,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,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、拉动社会资本投入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。
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》(国发〔2013〕36号); 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4〕27号); 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》国办发[2015]61号;
综合管廊作为城市及工业企业电、水、气、通信的输送通道,承担连接各处的供电、供水、供气及通信等功能,是火灾防控中的重中之重。一旦管廊发生火灾,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采取主动控制措施,大火蔓延到其他区域,不仅经济损失巨大,甚至会导致国民生产生活停摆,造成严重后果。因此,预防和控制管廊火灾意义重大。 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:地下综合管廊应配套建设消防、供电、照明、通风、给排水、视频、标识、安全与报警、智能管理等附属设施,提高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,确保管廊安全运行。
管廊火灾分析及解决方案
管廊设施火灾发生后,其产生的经济损失主要为电力线缆、通信线缆及其他相关线缆及设施设备、周边环境过火造成的损失如临近建筑物、林木等,一旦过火,经济损失即已经造成,无法挽回。 管廊敷设电缆其覆盖区域面积大,一旦失火后将会造成相关地区停电,部分则由于故障造成整个供电系统的崩溃,造成巨大经济损失。管廊内敷设的数据、通信线缆因火灾将造成区域通信故障。电力、通信故障给国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。
管廊专用产品设计定位主要如下 (1)环境适应:装置应具备地下管廊环境适应性,防潮、耐腐蚀、耐高低温、电磁兼容性; (2)产品效能:电气火灾发展迅速且极易蔓延,针对E类火灾应快速高效灭火; (3)保护全面:地下管廊线缆具有遮蔽性,因此灭火剂必须全淹没作用于防区整体空间; (4)体积:体积应尽可能小,不占用过多空间,以适合管廊内悬挂安装; (5)重量:在保证有效灭火药剂量的前提下重量尽可能轻; (6)结构:结构不宜复杂,预留安装支架孔位; (7)外观:圆形盘状设计,喷口为360度环形喷口,颜色鲜明,以消防红色为主体; (8)启动方式:支持无源条件下自动启动和有源条件下的人工或系统电启动; (9)安装维护:无需设置复杂管网,安装简单灵活,维护便利; (10)灭火时间:灭火药剂可在20s内释放完毕,高效快速灭火; (11)信号反馈:产品具备系统反馈功能,提供常闭/常开信号; (12)系统兼容:可接入消防控制系统,通过系统自动探测启动装置灭火; (13)使用寿命:可靠性高,使用寿命周期长;
灭火介质选择 管廊保护区域为无人或少人值守密闭空间,起火源头主要为电火及固态材料火灾,为了便于清理及对电气无二次伤害,灭火介质可从热气溶胶、超细干粉、七氟丙烷、细水雾进行选择。相比气体带压力储存存在安全风险、需定期补充压力补充药剂;细水雾体积和重量不便于电力设备使用,以及超细干粉淹没效果不理想和残留物较多难以清理的问题,采用无压力储存无需补充药剂,淹没效果更好及残留微量的热气溶胶灭火剂是优选。
管廊消防系统单防火分区构架 火情探测:通过感温线缆、感烟探测器、感温探测器、红外、紫外探测器、极早期吸入式探测器等方式探测火情。 启动方式:如供电故障,通过机械感温自启动装置无源启动;供电正常情况下,通过探测装置探测火情,消防控制器报警并控制装置灭火;或人工直接控制消防手动开关启动装置灭火。 灭火装置:火敌100装置、火敌50和火敌MQB/S100便携手持式灭火装置。 应急灭火:管廊内部设置火敌MQB/S100便携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,便于在人员巡检或临时维护施工时应对处理突发火情。 应用实例 内蒙某地下电缆管廊 — END — |